新闻资讯
NEWS
行业资讯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川西林盘特征与生态服务价值
发表时间:2021-12-07 10:36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农家院落,由周边的乔木、竹林、河流以及外围的耕地这样一些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聚落单元。

当然它的价值是多元的,包括生态、人文、美学、经济、社会,以及我们认为的文化遗产方面的价值。同时我们也知道,对于林盘而言,它的保护与发展是去年以来在地方建设实践当中大家比较热议的一个话题。从政府层面对川西林盘做出的一些举措来说,2008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我市川西林盘保护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强调“要把林盘保护纳入到保护性规划里面,要建两千一百个聚居林盘保护点以及两千八百八十五个非居住的生态林盘保护点”。2016年,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发布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16-2023)》提出,“要把林盘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环”。2018年4月14日时,成都日报发表一篇消息说“到2022年底,成都市将保护修复一千个林盘,打造一百个精品林盘,形成有四川地域特色的一批川西林盘”。同时,成都统筹城乡和农业委员会在2018年又出台了《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为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保驾护航。2020年9月,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启动了“成都市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规划方案”的全球性征集活动,并且受到了很多跨国设计团队的优秀方案。

川西林盘,首先它之所以叫川西林盘,是因为它的分布范围是分布在我们川西平原的。

这个对象我把它定义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里面既有农宅,即建设用地,也有陵墓,还包括竹林、树林、果园、菜地等元素所集合成的。它的功能就是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村聚落单元。它的规模不大,形态比较规则大多为近圆。从卫星图上大家可以看出来,之所以叫林盘,它就是一个这样盘状、接近圆形的,当然现在可能由于一些改造,有的林盘呈方形或者条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我认为就是它的植被覆盖度一定要达到对于林地百分之二十的要求,不能说一个地方有一个院落、栽了一棵树就称之为林盘。川西林盘的分布区域是在成都平原。从我们区域的生态资源和文化特征来看,成都平原实际上是“两山夹一平”的,也就是我们东边的龙泉山和西边的龙门山所形成的冲击扇平原。它这个面积大概是一点七万平方公里,那包括的区域主要是由我们成都、德阳、部分绵阳地区、眉山,还有部分雅安地区。这个区域的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大致在450-700米之间。地层是比较新,大部分为第四纪全新统和更新统地层。虽然在龙门山、龙泉山,以及内部的比如新都、蒲江有几个断层,但总体来说它的断裂带密度不是很高,所以就算发生地震,对于我们成都平原影响不大。地貌主要是以这个冲击平原和河流阶地为主。土壤类型大多数是水稻土,也有一定的紫色土和黄壤,这个土壤类型也造就了我们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特征。然后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水系非常发达。这就是我们区域的生态资源和文化特征。林盘的情况上,首先是密度非常大,其次数量也非常多。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林盘也遭到了破坏,比如它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以及林盘里的人居环境问题。林盘一方面确实存在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保护,但在保护方式上我认为不应该是完全传承的保护,而是有一些创新性的保护。要保护它,那我们就要更清楚地去认识它,认识它的结构、功能和价值,哪些价值是必须价值、哪些价值是非必须价值。

因为成都平原面积较大,就郫县作为一个典型区。

第一,在古蜀文明中,郫县历史较为悠久,林盘数量较多;

第二就是郫县是最早受到城镇化影响的区域之一,它的林盘变化较为明显,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对于成都市林盘的变化问题,在2018年,林盘数量为71892个,2008年的数据为81186个,即十年间,林盘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一。林盘的分布规律以郫县为例,发现郫县现在的林盘只有6239个,不同区域林盘密度还是有差异的;在距离城镇比较集中的地方,林盘现在的数量很少,证明城镇化对林盘的破坏是非常显著的。在离城区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可以发它数量的改变要小一些。且在数量上以小型林盘为主,表现出以大型林盘为中心,周围是中小型林盘的分布规律;在建城区两公里以外的区域林盘分布是比较密集的,建城区两公里辐射范围之内林盘的破坏情况比较严重。

其次随着我国新农村的距离增加,林盘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百分之六十六的林盘分布在新农村周边,证明新农村建设对于林盘是有所考虑的。再次在道路上,基本上林盘是分布在距离道路五百米范围之内的。当然肯定是先有林盘,后有道路的,即道路的修建对林盘是有所考虑的。同时,在人口上农村人口数量与林盘的数量和密度是呈显著正相关的。最后在经济方面,乡镇林盘的密度与乡镇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即农民收入提高后,他可能就不愿意生活在林盘里面了,这也是导致林盘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十年内郫县林盘的数量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七,变化是非常显著的。它的变化呈多核破碎化的趋势,从整体来说是以消失为主的。通过地理探测器的模型选了十项指标来分别探测,最后发现建设用地扩张、从业人员变化、区位因素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几个要素,对于林盘变化的解释力最强。也就是说,这几个因素对于林盘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林盘变化的重要的驱动力。

在林盘基础调查的基础上,对林盘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第一是产品供给,即林盘直接能为农户提供的物质产品。

通过实际调查,川西林盘分成了以下几个类别,包括木质建材产品、园林产品、食用产品即水果蔬菜、药用产品,在林盘发现了上百种草药,还有竹材,薪材和一些工业用品。通过调查和经济学的方法对它进行测算,最后得到结论:林盘的供给服务种类大概有20个大类,145种产品。对林盘所产生的价值进行分类后发现,它们能够提供的价值是比较可观的。以小林盘为例,它每年能够产生的产品供给价值为两千多元,中型林盘可能为六千多元,大林盘平均达到九千多元。把它推到整个郫县来看,林盘一年实际能够产生产品的物质供给价值可以达到2525.82万元。

第二是“看不见”的价值,就是林盘内树木固碳释氧的价值。

林盘中的竹林和树木处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都市排放区,可以起到固碳释氧的作用。对林盘进行了植被的调查,发现林盘内不同树种的固碳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桉树、楠木、香樟等在每一年的生长过程中都有一个碳固定的量。通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刘勤博士研究团队的调查,以小中大型林盘进行了平均值的测算发现其固碳量较为惊人,从整个成都平原较大数量的林盘来讲,一个小林盘一年可以固碳0.26吨,中型林盘能够达到0.8吨,大林盘平均能够达到1.6吨,所以它的价值是比较可观的。以郫县为例,它一年的固碳量能够达到三千吨左右。虽然它的经济价值可能没有产品供给那么高,但对于我们节能减排,还是有一定的功效的。

第三就是比较重要的气候调节价值。

在典型林盘内外采用自动气象监测设备对其进行了监测,发现林盘在夏天有一定降温效力,冬天反而有保温效力。从这个月平均来看林盘调节气温的效率不高,可能仅有零点几度、不到一度。但是从日气温来讲,那林盘调节气温的效率就比较可观,监测到在夏天,林盘外的红色的区域与林盘内部区域对比较为明显,早上十点钟到下午五点多最热的时候,林盘的植被通过它水分的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以气温阶段进行划分,可以发现,在低于二十度的时候,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林盘里面的温度相较于外面还要更高一些。但是在高温阶段,特别是到三十度以上,林盘的降温效果就非常明显——可以达到三度以上。以一百年全球升温两度作对比,林盘对气温产生调节三度以上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刘勤博士研究团队通过一定的方法也对它进行了价值的量化:首先测出了每一个林盘内和林盘外的温度差异,利用成本替换法调查林盘内外农户对于空调降温的需求,最后得出以郫县为例,林盘降温效果产生的节能减排效益够达到每年1600多万元。除了调节气温以外,林盘还有防风功能。

成都平原现在保持较大传花授粉效率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饲养蜜蜂的支持,但饲养的蜜蜂现在50%-60%以上都是外来蜜蜂。也就是说,如果说这些来自云南、宁夏的饲养峰不跟随养蜂人过来了,会使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困难,会对我们的农业安全有很大的创伤。所以说刘勤博士研究团队在地方保护措施中,也把养蜂作为重要措施之一向成都发改委提了出来。然后利用研究成果,对传花授粉昆虫的种类、习性、分布格局进行了梳理,并且对不同作物对传花授粉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计算。最后我们发现作物整体的依赖程度是在零点五六到零点四四之间,有百分之四十的产量还得依靠林盘的这些传粉媒介。近十年的林盘的蜜蜂数量减少了62.5%,特别是野生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尤为明显。蜜蜂数量的减少对农业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通过经济学测算,林盘对这三种作物传花授粉的功能价值每年可达到一千多万。

在水质方面刘勤博士研究团队发现很多林盘内的居民虽然安装了自来水,但还是以饮用林盘井水为主。原因有二,一是他们认为自来水价格更高,二是他们认为林盘井水更为干净。所以对林盘饮用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调查的方式主要分成了三种,第一是林盘内的井水,第二是林盘外的井水,第三是林盘周边的河水。最后发现林盘内存在饮用水污染情况,主要是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超标比较严重,其超标量与水井修建的井深度和年限呈正相关。即修井时间越长,修井越浅,污染就更严重。所以老百姓认为井水更干净的说法是不成立的。除了水土以外,包括林盘的空气净化和降尘降噪功能我们也在探讨。降尘降噪方面利用仪器对他们的PM2.5和PM10进行了监测,发现小小的林盘还是有大大的价值。在降低噪音方面,之前认为林盘有树林进行遮挡,噪音可能会低一些,但实际监测发现其音量还会更高一些,但这种音量主要是和一些动物的声音,从科学上来讲,这种声音有益于对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

景观文化方面是下一步林盘研究的重点之一。可以对林盘的生态功能进行可视化、定量化的研究,但林盘的景观文化,以及林盘对生态观光、生态旅游和人的心灵感知等方面的价值则更为抽象,难以去量化和表达。它们作为林盘功能和价值的一部分,必定是林盘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最后,刘勤博士研究团队对林盘的居住满意度进行了一个调查,让老百姓自己来讲他们的故事。比如对于功能方面,老百姓认为林盘具有提供产品、防风净化空气、美化生活空间和传统文化的功能。在满意度方面只能占到35%,有一大部分人是基本满意或者不满意。居住意愿方面,有56%的人愿意居住在林盘里面,40%多居民的居住意愿不那么强烈。居住原因方面,从农民自己的感知来讲,首先是环境舒适,有温度湿度调节功能便于生产。其次是居民不认可新农村建设。我们发现目前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将新修农村称之为林盘型新农村,但它不透水基表带的面积太大,林盘的整个风貌还是比较丧失,在暴雨后也会出现传统林盘不可能出现的内涝问题。最后居民对林盘清洁空气、居民生活归属感等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认知。

生态系统服务它有两个概念,一个正概念叫生态系统服务,还有一个负概念叫生态系统负效应,即林盘可能带来的不好方面,比如林盘空间狭小、基础设施陈旧、环境卫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出行问题、生产问题以及林盘植物的果实和树枝掉落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在房屋周边尽可能地选择常绿的阔叶林来减少果实、树枝掉落问题。我们在林盘保护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吸收好的功能,规避不好的地方。

这就是在刘勤博士研究团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对林盘保护的措施意见,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讲,首先就是进行分区分类保护;其次,觉得需要保护林盘的生物多样性。现在总体来说,林盘的生物多样性不是很高,我们可以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外来种的栽培和本地种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林盘的乔木结构。

再次就是加强土壤修复,特别是对铬的修复和饮用水安全管理。然后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废弃林盘的整治,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人的迁移导致废弃林盘数量增多,废弃林盘一来影响景观,二来则会影响它的功能。所以针对不同的林盘,提出了两种整治的方向——当林盘存在价值不高时,我们就对它进行退耕;当林盘由于区位等因素导致它传播授粉、调节气候等存在价值较高时,虽然没有人居住,也建议把它作为生态区进行遗存保护。

在规划和保护新农村社区方面,刘勤博士研究团队觉得第一个是开展林盘的专项保护与规划方案。第二个就是优化现在川西林盘的这种大拆大并的模式,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保护。第三个就是在林盘的保护中,将它的生态景观和文化进行融合。第四个就是真正的做到林盘型新农村社区,它的组成、结构、功能既要传承传统林盘,又要有所创新,改造林盘不好的地方,传承其优秀的部分。

生态与文化的耦合。成都平原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比如农耕文化、宗教文化、轩辕文化、外来客家文化、家园文化、民族文化,以及现在的科技文化。这么多文化跟林盘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有没有关系?到底是生态系统决定了这些文化,还是说这些文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变化?这是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因为成都的林盘作为生态文化高地之一,一切生态都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这个生态。所以把生态和文化耦合起来,去研究、发现生态和文化他们之间价值和功能的耦合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需求侧,可能有我们这个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健康、生活质量、景观美学等方面的需求。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比如说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补偿等等一系列,把供给和需求两侧的桥梁给他打通。探究这个区域到底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需,那么如果供大于求,怎么样把这个剩余的增量进行一个消化;如果说这个供小于求,我怎么样通过我的生态保护来提高我的生态价值,达到满意程度,这就是生态价值转化的一个基本的路径。也就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价值的评估,认清楚它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基础上,明白它的价值流和信息流是怎么流的?以水为例,可能水在上游的功能比较高,但是因为上游往往不适合我们开展生态开发,所以它的价值较低。所以说为什么我们现在提出了“生态补偿”概念,以河流为例,由于上下游是纵向联系、互相影响的,由于上游的开发条件不如下游,但又为下游的价值开发提供了保障,所以下游地区应该对上游地区进行一定的补偿。第一个产品加工方面,即林盘内的粮食、药材、水果花卉,但这些产品作为农民的自用产品,它的价值还不够。但这些产品的价值可以通过生态服务功能对它进行溢价,以大米为例,大米在成都的价值只有两元一斤,那么在五常大米的定价为十块钱一斤。实际上并不是说大米本身多大价值,而是它生长的区域和环境值溢价的八块钱。所以从产品上,一方面是保护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就是实现生态溢价。生态溢价来自于环保产业,如林盘对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方面生态产品的增值。第二方面是生态产业方面,比如将林盘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功能与其他产业捆绑在一起,使它产生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林盘适当地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开展赛事、旅游、餐饮、休闲、宣教等等,实现生态系统的增值。在办活动的同时,也可以实现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链延伸,加深产业程度,实现它的价值。

上一篇:乡土文化新玩法下一篇:乡土情怀如何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