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以来,农村人居环境、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这一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25年,四川省政府提出“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计划五年时间每年在21个市州各建设1个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在176个涉农县推进样板村建设,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
建设和美乡村就是要让农村既有烟火气,又有新面貌。规划设计要从整体入手,既要保留乡村的独特韵味,又要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从整体思路上,和美乡村要从生态、乡土、发展三个大的方面来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空间布局上居住区、产业区、公共区的功能特色要鲜明,居住区可以集中修“小组团”,屋前留块小菜地,屋后栽点果树,厕所、厨房离卧室远点,垃圾集中堆,污水走管网;产业区种粮的田块连成片,方便现代化机械设备作业;公共区文体基础设施要健全,文化广场、健身器材要配备,适当在能彰显特色的节点营造打卡点。
二是生态保护方面要加强。 美丽乡村的核心在于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河流清澈、湖泊宁静、绿地生意盎然,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生态健康的标志。唯有强化生态监管,提升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才能筑牢乡村生态屏障,让美丽乡村的生态画卷常绘常新,实现乡村生态美与百姓生活富的有机统一 。
三是产业要融合发展。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单一的农业产业模式,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农村电商,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使乡村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四是要深入挖掘文化特色。乡村文化特色蕴含于丰富多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系统梳理乡村文化资源,对乡村的历史遗迹、传统技艺、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等进行详细记录与分类整理,不仅能让乡村保留独特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内核,更能以文化为纽带凝聚村民共识,推动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乡村从外在环境美到内在文化美的全面升华。
五是设施配套要跟上。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是农产品出村、资源进村的关键通道。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村民的幸福感。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实现 5G 网络、光纤宽带全覆盖,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发展提供网络支撑。只有全方位提升设施配套水平,才能让乡村既有 “面子” 又有 “里子”。